铝合金锻造过程中的淬火和保温时间
铝合金锻造生产过程中的保温时间主要由增强相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决定。在满足淬火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缩短,以获得更细的晶粒。一般来说,淬火时,每25毫米有效厚度应保温1小时。导轮有效厚度为65毫米,压气机叶轮有效厚度为54毫米。根据产物有效厚度和变形程度分析,原工艺保温时间过长,完全可以缩短。
铝合金锻造的人工时效一般在长期保温后的120-200℃实现。人工时效的加热温度对合金性能影响较大,其次是保温时间,允许波动范围较大。
由于扩散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时效温度升高,扩散速率增加,达到较大强度峰值所需时间缩短。在保障力学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可以减少时效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功耗。然而,采用较低的老化温度需要更长的时间。
总之,铝合金锻造在选择较佳的时效规范时,要将时间和温度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判断炉内零件之间的温差,从而保障炉内所有零件都获得较佳性能。